1.練泥:用雙手搓揉或雙腳踩踏,直到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,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勻。 2.拉坯:泥巴揉成窩窩頭形狀之后,大力放到拉坯機轉盤的中心,使之比較牢固的粘在轉盤上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,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。 3.印坯:印模的外形是按坯體內形弧線旋削而成的,將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種上,均勻按拍坯體外壁,然后脫模。 4.曬坯:將加工成型后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。 5.刻花:用竹、骨或鐵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。 6.施釉:采用輪釉將坯體放在可旋轉的轆轤車上,利用離心力的作用,釉漿均勻地散開,使制品施上厚薄均勻的釉后,多余的釉漿則向坯外甩出。 7.燒窯:把陶瓷制品裝入匣缽,匣是陶瓷制品焙燒的容器,以耐火材料制成,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,避免污染,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。燃料是松柴,把椿工技術指導,測看火候,掌握窯溫變化。 8.彩繪:釉上彩如五彩、粉彩等,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、填彩,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,溫度約700—800度。 9.開窯經過12-18小時的自然冷卻,在窯體內溫度降至常溫時,就可以開窯了。 |